我国是一个养蜂古国和大国,远自上古的渔猎时期,我们祖先就已经接触到了蜜蜂,但是并百养蜂强国。国内蜂蜜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出口没人要,国内没人买!在国际上更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那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尴尬局面的呢?
一、先说出口没人要国内蜂蜜的问题。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没人要”并不是指没有需求,而是我们的品质达不到人家的进口需求。很多国家对蜂蜜的进口要求都很高,我们国内只有少数产地能满足标准,龙头效应明显。其实真正的好蜂蜜是不愁出口的,尤其是日、韩、欧、美对于优质蜂蜜的需求量非常大。
1、蜂蜜出口受限的事实过程
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成为中国之外的优质蜜仓
中国的天然蜂蜜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20%出口海外,是世界上蜂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出口散装蜂蜜和少量瓶装蜂蜜。日本、美国和欧盟一些发达国家是中国蜂蜜出口最集中的市场,其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蜂蜜出口市场,可占到中国蜂蜜总出口量的约40%。但是在全球主要的蜂蜜出口国中,论国际市场占有率,阿根廷的蜂蜜一直稳居第一,而中国蜂蜜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虽居第二,但国际竞争力则是呈下降趋势的,俄罗斯、墨西哥、巴西、乌克兰、加拿大等国家的蜂蜜因品质较好,出口竞争力强,给中国蜂蜜产业带来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年,阿根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蜂蜜出口国,其生产的95%的蜂蜜对外出口,这种出口比例远远高于中国蜂蜜。
近年来,中国蜂蜜的出口数量和市场分布在不断扩大,但蜂蜜品质与其他主要的蜂蜜出口国相比还有差距,这也很容易使中国蜂蜜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市场倾销调查」。欧洲、美国、日本等是世界上蜂蜜进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高,贸易保护程度也更大。像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高,对蜂蜜的品质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自然也高,因此对蜂蜜产品检测相当严格,不允许有任何掺杂物和农药残留。而德国是欧盟国家中蜂蜜检验标准最为严格的,甚至制定了蜂蜜法律,详细限定允许的物质残留,并规范了检验操作程序。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向媒体透露他的标准早餐是:牛奶+蜂蜜+面包。德国人喜欢早餐时食用蜂蜜,该国的蜂蜜人均年消费量超过1千克,居全球首位。德国不仅是蜂蜜消费量大国,也是蜂蜜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进口量远高于生产量。年,出口德国的蜂蜜数量占到当年中国蜂蜜出口总额的1/5,但是随着欧盟和德国对蜂蜜质量及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年后中国蜂蜜在德国的市场份额骤降,到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中国蜂蜜出口总额的1.5%。
年,欧盟全面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蜂蜜产品受到严格检查,并决定以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终止从中国进口蜂蜜。当时中国蜂蜜被陆续撤下柜台,停止销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甚至运往墨西哥的蜂蜜也被下令销毁或退回中国。这项禁令直到年10月才解除,但是影响波及甚远,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提高进口中国蜂蜜的技术门槛。此外,受氯霉素事件影响,中国蜂蜜几乎成为“滥用抗生素”代名词,德国超市订单中很多大型超市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蜂蜜或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蜂蜜上架。年1月,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这无疑令中国蜂蜜出口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法国在年还对中国出口蜂蜜涉及使用关税高峰,税率高达.9%,令中国蜂蜜企业望而却步。
日本市场上90%的进口蜂蜜都来自中国,但日本在蜂蜜进口上也采取严格的技术壁垒,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蜂蜜品质问题对中国蜂蜜出口造成严重影响。近些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蜂蜜数量呈下降趋势,对欧盟出口则呈上升态势,而对美国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中美蜂蜜摩擦
美国的蜂蜜年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年数据),但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该国不仅人均蜂蜜消费量高,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蜂蜜消费市场之一,蜂蜜严重依赖进口,年时已超过德国成为天然蜂蜜最大进口国,不过其进口额还是低于德国。美国的进口蜂蜜主要来自阿根廷和中国,其次是加拿大、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国。
过去,美国曾是中国蜂蜜第二大出口市场,但是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数量几乎跌出中国蜂蜜出口国家前十的位置,这说明中国蜂蜜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正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与美国对蜂蜜产业的高度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很大关联。一方面美国对国内的蜂蜜生产实行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又对中国、阿根廷等国家的蜂蜜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抑制进口,抬升蜂蜜价格,从而使本国蜂蜜生产者获益。
美国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了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从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蜂蜜启动反倾销调查开始,中美之间的蜂蜜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年,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蜂蜜企业征收25.88%~.30%不等的反倾销税,出口美国的中国蜂蜜数量从年的万镑到年时急剧下降到万镑。不仅如此,为了保护本国的蜂蜜产业,美国对部分中国蜂蜜企业的新出口商复审以及年度行*复审设置多重门槛。比如,美国商务部在年度复审中坚持采用非常高的印度原蜜替代价格,使得中国蜂蜜企业在复审时取得的税率一直不理想。
年11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再次作出日落复审裁定,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需再接受5年的高额反倾销税。所谓日落复审,是指在征收产品反倾销税5年后,相关机构进行复查以确定未来是否继续征税。这是美国对中国蜂蜜进行的第二次日落复审裁定,只有一少部分蜂蜜企业被征收25.88%~57.13%的反倾销税,而其他蜂蜜企业则将普遍征收高达.80%的反倾销税(即每千克蜂蜜被征收2.63美元税额),中国蜂蜜企业的应诉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不断提高蜂蜜进口标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年氯霉素事件发生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标准大大提高。为了保护本国蜂蜜产业,美国养蜂业者的态度也是一直非常强硬,不断向*府施压。年美国养蜂业要求建立标准,希望强制规定瓶装蜂蜜必须标示其纯度和来源认证。这些标准在今年开始实施的《美国食品安全现代法》里有所体现。以后出口美国的食物都要有第三方的食品安全认证,并建立食品可跟踪和被追溯的体系,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蜂蜜的准入门槛。
3、“蜂蜜门事件”
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实施高额的反倾销税,一些中国蜂蜜企业和代理商不得不另辟途径,通过灰色通道(转口贸易方式)进入美国。年2月20日,美国海关下属的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宣布破获“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倾销刑事案件”,5名个人和两家美国最大的蜂蜜企业——得克萨斯州的HoneySolutions和密歇根州的GroebFarms被指控涉嫌规避1.8亿美元的反倾销税。两家企业后来分别支付万美元和万美元的罚金,得以暂缓被起诉。
其实,不止是蜂蜜,几乎所有遭遇过美国反倾销税的中国进口货物种类都有这类灰色通道的存在。利用转口贸易,中国蜂蜜在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换船转运,就可贴上第三国的标签,以躲避关税惩罚。此外还可以在产品包装和提货单上做手脚,像蜂蜜比较容易在包装上做文章,或以果汁、糖浆和甜味剂等产品的名义进入美国,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这次打击行动被美国官员称为“蜂蜜门事件”,事后纽约州民主*参议员查克·舒默再次发表对“蜂蜜洗钱”采取零容忍*策的声明。年6月,查克·舒默就指责中国蜂蜜通过转口第三国出口到美国,躲避美国的制裁。他还要求联邦当局对中国“蜂蜜洗钱”实施打击。早在年,美国*府就开始实行“蜂蜜门计划”,蜂蜜进口的灰色通道陆续被发现,年美国在加州多个港口突然扣留所有来自东南亚国家的蜂蜜。从年开始,有不少华人相继被指控“蜂蜜洗钱”,包括中国大陆蜂蜜企业负责人闫永祥、台湾人范鸿达、加州华裔进口商袁淑蓓等。
在美国*府针对中国蜂蜜的执法行动中,也不乏“钓鱼行动”这样不光彩的做法。HoneySolutions在“蜂蜜门”事件发生不久后宣布,会积极配合美国执法部门的侦查工作,提供卧底采购总监的角色,以引诱不法商人上钩。美国*府今年2月破获的这起案件也是缘于卧底探员的帮助。
早在年,美国养蜂者联合会和美国蜂蜜制造者协会联合起诉中国出口蜂蜜违反了美国反倾销法,中美双方经过长期艰苦谈判,于年达成蜂蜜反倾销“中止协议”。该协议规定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蜂蜜实行配额限制,并设置最低限价。年第二季度,美国设置的“参考价”远高于美国市场实际价格,导致中国蜂蜜出口美国严重受阻。美国对中国蜂蜜出口实行长达20年的歧视性*策,这种并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中国蜂蜜出口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中国蜂蜜采用转口贸易,需要缴纳叠加关税,再加上航运、储存、人力成本等流通环节的费用,这种途径所得利润并不比走正规的蜂蜜出口路线高多少。因此在美国蜂蜜市场中,中国蜂蜜产品比重一直在下降,根本不足以冲击美国的蜂蜜产业。查克·舒默等美国官员所言及的中国规避蜂蜜进口税收将危及美国蜂业的论调不免有夸张之嫌。
二、国内蜂蜜出口遭遇壁垒的现状分析
1、我国蜂蜜出口量大、价低,但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自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与大洋洲、北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我国蜂蜜的出口量也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年,我国蜂蜜出口量.3吨,增幅为17.8%,出口额为.3万美元,增幅为21%。年1-10月,我国蜂蜜出口量126.7吨,同比增长16.2%,出口额为.2万美元,同比增幅为15.6%。然而,在蜂蜜出口量上涨态势下,频繁遭遇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蜂蜜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全球主要养蜂国家中,我国蜂蜜出口数量大,单位销售价格最低,但也是最容易遭遇贸易壁垒的国家。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年1-10月,我国蜂蜜出口遭遇贸易壁垒14次。与以往年份相比较,年为4次,年为5次,年为5次,年为11次。同时,对我国蜂蜜出口实施的贸易壁垒时间持久。以美国为例,自年起就从未停止过对我国蜂蜜出口实施贸易壁垒措施。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且近年来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如反倾销税不断加重,年安徽鸿汇公司倾销幅度高达.37%。
2、全球联动性加强,通报国家(地区)增多,我国蜂蜜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呈现普遍加强的趋势。日、美、欧三大蜂蜜进口市场率先对蜂蜜农药残留标准、规则进行调整。自年起,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巴西、新西兰等国也开启了新一轮的食品安全法更新,不断与国际主要市场技术法规靠近。如年9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就农产品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调整,其中针对蜂蜜产品中的重金属、氯霉素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日本是全球农药残留标准最为严苛的国家,目前制定的农药残留指标包含项,涉及农药86种。在全球各国都频繁更新食品中农药残留、添加剂限量的同时,联动性加强。过去,国外通报主要以日、美、欧等主要贸易市场为主,约占全部通报的95%以上。近年来,全球各国(地区)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出口食品的检查愈加严苛。以我国出口的天然蜂蜜为例,仅年1-10月,就被境外通报23批次,占我国食品出口全部通报的10%左右。
如年8月,枣庄市海石花蜂业集团的槐花蜂蜜因氯霉素超标被中国香港通报;年9月,随州市集蜂堂集团的枇杷蜂蜜因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被日本通报。随着全球联动性加强,我国出口蜂蜜屡被通报,出口形势严峻。
3、「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蜂蜜出口最主要的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性贸易,即为了维护本国的贸易安全,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措施。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蜂蜜大量出口海外,曾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各国出于保护本国蜂蜜产业的发展,纷纷以技术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蜂蜜的进口。年欧盟兽医委员在从我国进口的褐虾中检测出氯霉素严重超标。受“褐虾事件”的余波,年我国产的蜂蜜被陆续下柜、停售。随后,德国对我国进口的蜂蜜也实施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
如四环素、磺胺等蜂药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01mg/kg,链霉素不得超过0.02mg/kg,氯霉素不能超过0.05mg/kg。然而,我国蜂蜜中农药残留远超出国际标准。据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检测数据,我国蜂蜜中四环素含量为0.03mg/kg,链霉素含量为0.05mg/kg,氯霉素含量为0.12mg/kg。可以说,农药残留的严重超标,导致我国蜂蜜出口药物残留事件频频发生,也制约了我国蜂蜜产业的出口发展。
4、「惩罚性关税」是我国蜂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另一形式
所谓惩罚性关税,又称为报复性关税。即商品出口违反了进口国的相关规定,或是未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等,而被进口国征收具有惩罚性质的进口附加税。对于进口国而言,通过反倾销惩罚性关税,以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国内市场,但这一行为却伤害了出口国的利益。近年来,我国蜂蜜产品出口遭遇歧视性的倾销认定,再加上高额的反倾销税收,造成蜂蜜出口企业苦不堪言,更是制约了我国蜂蜜产业的发展。
如法国对我国蜂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主要集中于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年,法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蜂蜜产品征收高达.9%的关税税率。除此之外,美国对我国蜂蜜产品征收高达.27%的关税税率。可以说,带有歧视性的高额惩罚性关税,令我国的蜂蜜出口商望而却步。
三、国内蜂蜜出口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发达国家希望“保护”国内市场,制约了我国蜂蜜产品出口
日本、美国、欧盟是我国蜂蜜主要出口地,但同时,也是我国蜂蜜出口遭遇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能力日益增强,“中国崛起”给部分国家带来了不安。尤其是我国蜂蜜产品以其价格比较优势,逐渐占领了日、美、欧三大市场。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年10月我国天然蜂蜜出口数量为吨,金额为千美元,即价格约为2千美元/吨。年1月-10月我国天然蜂蜜出口价格基本都保持在2千美元/吨,同期,越南对美国蜂蜜出口价格约为3千美元/吨。然而,这三大市场虽然标榜倡导自由贸易,但出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对我国蜂蜜出口企业的反倾销、歧视性待遇频发。以美国为例,为保护本国的蜂蜜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从我国进口的蜂蜜征收高达25.88%-.8%的反倾销税。
整体而言,我国蜂蜜出口产品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性问题,如药残留超标等,但针对我国蜂蜜产品如此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势必是保护本国蜂蜜产品的一种手段。我国蜂蜜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既耽误了我国蜂蜜在国外的销售时间,又动摇了出口信息。在全球经济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必须提高国际话语权,才能有效遏制发达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的反倾销、歧视性调查。
2、我国蜂蜜产品出口秩序混乱,导致在国际市场中遭遇反倾销征税
近年来,我国蜂蜜出口量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但从国内出口市场来看,秩序混乱是导致我国蜂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我国出口蜂蜜产品成本计算不合理。目前我国蜂蜜产品的价格计算公式为“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利润”,导致价格相对低廉。
年我国蜂蜜出口价为2千美元/吨,仅为同期越南蜂蜜出口价的2/3。而国际市场上,则通常以中等地甚至优等地的生产价格为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蜂蜜出口缺乏统一的管理。无论是*府部门还是行业协会,对蜂蜜出口数量、出口对象都没有合理的管理体系,导致蜂蜜商在国际市场上肆意竞争、低价竞争。我国蜂蜜产品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反倾销征税。如年5月,美国商务部就对我国蜂蜜做出了反倾销行*复审终裁,核定我国蜂蜜出口企业的普遍税率为2.63美元/千克。
3、我国蜂蜜出口企业不能积极应诉,导致贸易壁垒愈演愈烈
我国蜂蜜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在面对国外恶意反倾销调查时“畏难”心理作祟,不能做到积极地应诉。如对外国法律、法规不熟悉,底气不足,或者不愿支付高额的官司费用,尤其是部分企业指望搭“便车”,坐享其成。我国蜂蜜出口企业不积极应诉,无形中给予国外贸易壁垒集团更多的借口。对于中国蜂蜜企业而言,最终结果要么是丢掉市场,要么是保住市场丢掉利润。
据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蜂蜜出口企业在遭遇贸易壁垒时,仅约有18%左右积极应诉,更多的是消极以待。如年我国蜂蜜倾销事件后,起诉方律师抓住中国企业不愿应诉的弱点,鼓励美国对其他行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继而发生“连锁反应”,给我国企业带来数以亿计的损失。据商务部统计,、年,美国对我国反倾销案件共计14起,除蜂蜜外还包括葡萄酒、自行车生产、靛蓝染料等行业。
4、贸易壁垒针对性加强,限制我国蜂蜜产品市场份额
我国蜂蜜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25%以上,多年蝉联全球首位。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后,发达国家纷纷对我国产品采取针对性的贸易壁垒。年,我国蜂蜜出口的两大市场欧盟和日本以四环素、胺素等抗生素含量过高为由,对我国的蜂蜜产品实行封关。
我国蜂蜜产品欧盟、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从原有的36%、28%降至13%、14%,阿根廷已逐步取代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主要地位。
关于蜂蜜出口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总结于下:
这些年蜂蜜出口问题频出,各种“蜂蜜门事件”让其他国家海关严格检查中国蜂蜜。
出口目的国针对中国蜂蜜的检测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从源头上来管控出口国的蜜源地。
俄罗斯、阿根廷、巴西等国的蜂蜜产量也在增加,减少了从中国进口蜂蜜的需求。
四、国内蜂蜜没人买的问题
1、为什么没人买?
国内不是消费者不愿买蜂蜜,消费者对于真蜂蜜的需求是非常大。主要是蜂蜜的下游(蜂蜜厂家、品牌商、渠道商等)不愿意收购真蜂蜜(尤其是成熟蜜),因为用「果葡糖浆」制造的假蜂蜜能通过国家标准检测,成本远低于成熟蜜,为什么要去蜂场并且从蜂农手里收购呢?此外,蜂蜜的上游(蜂场蜜源地、蜂农、养蜂取蜜等)缺乏品牌化运营能力,也缺乏获得优质消费者的渠道。
来看一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国内假蜂蜜多,真蜂蜜都出口了。
出口国外蜂蜜要求:
1.必须是纯天然的蜂蜜,无任何人为添加物;
2.天然成熟蜜,任何的高温浓缩加工行为;
3.蜜源植物无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残留等;
4.纯净蜜源地,无污染;
5.出口检测标准要按照进口国的标准测定。
…………
这么多条件中,仅仅蜜源地这一条就可以把国内至少80%的蜜源地给排除了。国内除了少部分国家保护地区产的蜂蜜能符合要求之外,其余的蜜源地均不符合。
部分消费者因感到超市里买不到真蜂蜜,转而去寻求购买土蜂蜜或者是农家蜜,也导致一个目前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四处流窜的职业“养蜂人”做几个假蜂箱,在路边高价卖假的土蜂蜜或者农家蜜,其实“农家蜂蜜”才是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一种食品,可参考文章《什么是纯天然土蜂蜜?农家蜂蜜好不好?》。
国家蜂蜜标准太落后,造假蜂蜜完全可以通过检测鉴定。
我国现行标准中,对蜂蜜整体要求的产品标准主要有三个: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SN/T-《进出口蜂蜜检验规程》、GH/T-《蜂蜜》。三者内容中涉及蜂蜜真假判定的指标要求及区别如下图表格所示。
表:蜂蜜国家标准内容比对表
表格中第一列是感官,意思是通过感官鉴别真假蜂蜜,这种方法对设备要求低,适用范围广,但对检测人员经验要求十分高,同时精密度和准确度很低,通常仅用于较低端的蜂蜜掺假、造假鉴别,如用白糖和香精勾兑的假蜂蜜以及掺水蜂蜜等。
表格中第二列是理化指标,通过对蜂蜜各理化参数的测定,可以监控蜂蜜质量,同时对掺假蜂蜜初步判断,但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我国现行三大标准中所涉及的理化指标项目主要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蔗糖含量、锌含量、水分、酸度、羟甲基糠醛(HMF)、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值)和灰分等。其中羟甲基糠醛可判断蜂蜜中是否掺入人工转化糖,淀粉酶活性也可辅助判断蜂蜜的质量。此外,脯氨酸、电导率和糖类在一些特定种类的真假蜂蜜间差异也较大,亦可作为判定参考之一。随着掺假手段的发展,通过掺入物质的调配将掺假蜂蜜的理化参数调整至达标并不是难事,因此理化鉴别手段大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简单定性鉴别,并不能作为确实判断依据。
总结:说这三个国家标准只是蜂蜜的卫生指标,没有关于蜂蜜的质量标准和真假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令人不解的是,即使是假得离谱不含任何蜂蜜的“人造蜜”,也是“符合标准”的,或者说标准拿它们没一点办法。对于这种假蜂蜜,业内有一个特定称呼——“指标蜜”,也就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假蜂蜜”。
2、国内外蜂蜜标准指标对比
从对比图上来看,我们的标准值首先是太宽松,而且指标太少不严格。
造假手段繁多且成本低,质量监管不到位。
关于蜂蜜造假和鉴别的博弈历史,可以查看妃凡蜂蜜团队的蜂蜜如何鉴别真假的文章,你会明白为什么鉴别蜂蜜真假已经是一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情了。
没有源头认证、过程追溯监控机制来彻底解决造假问题。
消费者吃惯了假蜂蜜,真蜂蜜的味道反而不喜欢。
真蜂蜜价格远高于假蜂蜜,国内品牌商不愿意收购,消费者也不愿意出高价。
消费者鉴别蜂蜜真假难度太高,选择放弃吃蜂蜜。
蜂蜜因为蜜源地、蜜源植物、取蜜标准等不同,规格也会不同,不能标准化。
五、蜂蜜市场乱象的解决方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式的只重视检测结果的蜂蜜监管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应该采用发达国家成熟的蜂蜜管理方案,消费者也要理性面对天然蜂蜜的略微怪异的口味(假蜂蜜里都添加有香精,我们都已经非常习惯香精的味道了,真蜂蜜的味道反而不习惯),同时要认可真蜂蜜的价值,至少不可能低于50元/g。
促进我国蜂蜜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改善途径
1、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卫生监管,提升我国出口蜂蜜质量与国际竞争力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目前,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出口蜂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管理,我国应建立出口蜂蜜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蜂蜜从采蜜、加工到包装、配送等环节全方位的质量监控,通过信息技术,使消费者能够查询蜂蜜产地、加工等各环节信息。质量可追溯体系是指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使用和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可以加强蜂蜜质量标准建设,促进蜂蜜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该体系规定,蜂产品的生产原料必须是绿色无污染,要来自经检验检疫备案的养蜂基地。企业要加强监督检验,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规范制度,在源头上杜绝农药使用超标问题。食品卫生部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蜂蜜出口企业按照现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着力提升蜂蜜产业出口竞争力。
如不得掺假、掺杂及含有*有害物质,放蜂地点要远离有*植物,防止蜜蜂采集有*花蜜;接触蜂蜜的容器、用具、管道和涂料以及包装材料,必须清洁、无*、无害,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严禁使用有*、有害的容器如镀锌铁皮制品、回收的塑料桶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蜂蜜生产企业应加强经常性、不定期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向全社会及时公布检验结果。
2、推行“公司+基地”的模式,全方位提升蜂蜜产品质量
受欧盟、日本、美国等蜂蜜进口国对蜂蜜药残检测标准日益严苛的影响,给我国蜂蜜出口企业生存带来挑战。由此,蜂蜜出口企业必须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出口蜂蜜的质量。结合我国蜂蜜生产的实际情况,推行“公司+基地”的生产模式,逐步规范蜂蜜生产的规范化,提升蜂蜜产品质量。提高蜂农的专业素养、规范蜂蜜的生产环节。
采蜜技术是蜂蜜生产过程的关键,蜂农进行蜂蜜的采蜜时,需要树立较高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蜂农需要经常参与采蜜知识培训课程,从而保证蜂蜜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对于蜂蜜的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做到专人负责。同时需要负责人对自己责任区域进行检查、签字认证,从而保证生产出的蜂蜜具有较高的质量。蜂蜜出口企业在收购蜂蜜产品时,加强质量把关,如对农药残量等进行严格检验,保证蜂蜜质量关。
在“公司+基地”模式下,蜂蜜生产企业应聘请技术人员,对蜂农的养殖、采蜜技术进行指导,提升采蜜效率,提高蜂蜜品质。在蜂蜜生产环节,加强卫生管理,引入先进的消*、过滤等设备,保证蜂蜜产品质量。通过国际认证、有机认证等,提升蜂蜜质量,如IS、HACCP等认证。
3、推行规模化+智能化养蜂,完善蜂蜜产业链管理,加快蜂蜜出口企业的产业化进程
为了提高我国蜂蜜出口的产业化进程,需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蜂蜜加工企业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标杆,逐步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完善蜂蜜产业链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蜂蜜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综合实力,加速产业化进程。
通过养蜂联合体的形式,建立优质蜂蜜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正确引导蜂农“绿色”理念,加强养殖、采蜜环节的管理,*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积极引进外资,创办养蜂场,结合海外市场需求,创新特色产品。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规范市场秩序,延伸产业链长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正确宣传蜂蜜的产品特点和功效,推进我国蜂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转变。提高我国蜂蜜生产和出口的整体实力,从而实现我国蜂蜜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化养蜂技术
「妃凡进口蜂蜜」这家企业在俄罗斯高加索蜜源地的蜂箱全部搭载了一套智能设备:SmartHiveBox。该设备配备太阳能电池板,设备内置多个感应器,对每一箱蜜蜂进行智能化管理。
此项设备可以监控蜂箱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湿度,气压,频率等数据,根据蜜蜂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判断蜂群是否遭受疾病、寄生虫侵袭,或是蜂群是否飞离原巢自动并精确地分析蜂箱的实时音频判断蜂群的健康情况,通过WiFi或其他网络将数据传送至专属App,并向智能手机(Android和iOS)传送各种安全警报,跟踪每一箱蜜蜂,管理者可以随时在App中查看蜜蜂与蜂巢的情况。
目前,该设备可以替代95%的养蜂经验,并且确保酿造的每一滴蜂蜜都有质量保证。
4、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促进我国蜂蜜产业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性贸易措施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广泛使用,限制了我国蜂蜜出口。因此,我国要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业的影响,统筹技术性保护的协调机制,建设有力的贸易协调机构。按照WTO有关技术性贸易的规定及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规则,建立、健全相应的执法监督机制。
集中协调相关对外贸易事务、统一对外磋商、统一对外贸易的口径。*府发挥主导作用,对蜂蜜出口企业加强*策性的引导。如日本、美国、欧盟等蜂蜜主要进口国的药残检验标准、规则调整等。年1月,国家卫计委已召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修订座谈会,并将相关标准修订纳入日程。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行业自律,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在*府的引导与帮扶下,提高自身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摒弃恐惧、厌诉的心理,积极参与诉讼学习,娴熟利用国际诉讼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培养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研发、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保持高度的环境及安全意识。即有意识地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有意识地积极采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控制或降低生产及回收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5、构建蜂蜜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中国蜂蜜”品牌溢价
年11月,召开了蜜蜂与人类健康创新峰会,提出中国蜂业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在近年来的蜂蜜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的蜂蜜生产还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蜂蜜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国内蜂蜜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样化蜂蜜新产品。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研发蜂产品多样化制造技术。加强海外市场调研,提升加工能力,创新产品,尤其是发展有机蜂蜜、功能性蜜蜂,从而实现品牌溢价。对我国蜜蜂养殖进行规模化处理,升级采蜜、养蜂技术装备,提升蜂蜜的品牌竞争力。尤其是因地制宜,形成较大规模的蜂园基地,通过规范养殖技术,从而保证蜂蜜具有较高的质量。
强化*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从财*、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扶持*策,为蜂蜜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奠定资金条件。同时,蜂蜜出口企业要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并将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融入到蜂蜜生产全过程中。另外,重视营销,着力打响“中国蜂蜜”品牌。蜂蜜有好的质量,还需配备优秀的营销团队,将国内蜂蜜推向全球,逐步树立“中国蜂蜜”品牌形象,实现品牌溢价。如通过国际宣传、蜂蜜产品交流等,向全世界营销中国蜂蜜。
总结:
推行“公司+基地”的模式,产地认证管控,全方位提升蜜源地质量。
规模化+智能化养蜂,完善蜂蜜产业链管理。
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修改过低的蜂蜜国家标准,至少向欧盟标准看齐。
销售渠道可信+蜂蜜品牌化
培养一种健康的蜂蜜饮食习惯
最后希望蜂蜜的行业不要重蹈“奶粉”行业的覆辙,坚持[高海拔蜜源地,纯净无污染]、[丰富的野生蜜源植物]、[优良的蜂种]、[只采集成熟蜜]、[不浓缩,无添加,保持纯天然蜂蜜的营养]体现了一罐蜂蜜里商家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