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搞活乡村振兴,一定要跳出农村
TUhjnbcbe - 2023/3/15 19:45:00

近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人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方就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粮食价格上涨、供应短缺问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产生冲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如何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程度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何路径选择?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委常委、副校长林万龙接受库叔专访,讲述了他的思考和观点。

受访

林万龙中国农业大学*委常委、副校长

采访

李亚飞瞭望智库、李琳静实习生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粮食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文件第一部分是粮食生产,第二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内容,都与粮食安全直接相关,核心都是强调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

总体来看,我国口粮绝对安全,但我国广义粮食安全理念上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

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年仅大豆就进口万吨。此外,食用植物油、糖肉奶等重要副食品的进口量也呈增长态势。

我国仍然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多地少,城镇化要占地,工业化也要占地,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对肉制品和蛋白质产品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而蛋白质食品和肉制品都需要粮食的转化,本质上都需要占用土地。

这些年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机服务成本也有较大幅度上升,挤压了农民种粮收益空间,而粮食价格的上升幅度比这要低,并且上涨空间非常有限,因为粮食价格有一个天花板——国际粮食市场价格。

另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产生冲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必须充分从“两个大局”的角度来看待,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掉以轻心。从根本来看,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仍然需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方针。

对此,今年一号文件有指向性地指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这都是非常具体的量化目标。对不同区域采用的技术,也有非常明确的表示:在黄准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在新疆次宜棉区扩大花生生产等。

2

一些地方“一刀切”、用力过猛

随着春耕生产渐入高峰,广袤大地从南到北一派忙碌景象。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春季又是畜禽补栏扩繁的旺季。眼下既是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节点,也是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关键期。

区别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非农化”,要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对于“非粮化”,把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既要严格管控,也要综合运用*策、市场等手段来纠正,让经营主体愿意种粮。

近期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以年年底为标准时点,中国耕地总面积约19.18亿亩。与十年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20.3亿亩耕地面积相比,耕地总量减少了1.13亿亩。

实际形势比调查的数据还要严峻:根据耕地占补平衡*策,不少地方占了大量优质耕地,补进来的是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相对较差的耕地,甚至是生地(占优补劣、占整补零、占水补旱),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变成熟地,转化为粮食产能,更有甚者是占而不补、占多补少。

占了一亩,补了一亩,从数据上看,耕地数量没变,形式上平衡,但质量上发生变化,耕地潜力和耕地健康是下降的。你去农村调研一看,不少地方的近郊区、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块被占了,然后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去远郊区开垦新地。新开垦的地块有的是宅基地复垦,有的是在山坡上或山顶上。这样的地块无论是肥沃程度还是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完善度,完全不能跟占掉的地块相比,最后受影响的还是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落实占补平衡制度,绝不能搞占多补少、占优补劣。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在补充耕地核查中,查出补充不实问题的比例逐年下降。自年9月以来,中央陆续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等文件,各地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了成效。

但是,我们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一刀切”、用力过猛现象。比如,各地生产的农作物类型差别较大,地方*府对于绝对“非粮化”和“非食物化”之间的尺度拿捏存在困难,拿捏不好“非粮”和“粮”、“非农”和“农”之间的度,在整治中常因为担心被问责而从严执行,导致具体操作中易采取“一刀切”“翻烧饼”做法;地方*府在整治工作的落实和实践中往往任务倒排、责任到人、运动式推进,不顾以往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性,忽略了不同作物生产的季节性特征,部分水果或经济作物在即将成熟阶段就面临拔苗,增加了*府的补偿和财*压力,也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

解决的办法是平衡各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纵向看,在粮食问题上,国家对产粮大县、粮食主产区有大量的专项补助资金,用整体利益去补局部利益,这些年补偿力度一直在加大。横向看,粮食调入地对粮食调出地的补偿还不够。比如,过去二十多年里,广东和北京的耕地面积下降得非常厉害,都用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了,但是北京人也要吃粮食,广东人也要吃粮食,谁来生产呢?粮食主产区生产。

3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王坟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劳作。新华社发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财*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各级地方*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不能把担子全部压到中央。

3

农业,不只在生产环节

把农业简单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这是外界狭隘理解中的农业,仅局限在生产环节。

也是受此影响,长期以来,农业统计采用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A门类(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统计口径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0%。

真正的农业范围更广,比如常见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农产品加工等,比如畜禽粪便的处理、秸秆的加工利用等,都应该算在内。未来乡村振兴时期,农业应该是产业链的概念。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还包括跟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业、加工业等乡村新的产业业态。

为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与农林牧渔业相比,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增加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产品为农林牧渔业所用的经济活动,比如肥料、农兽药、农机、渔业船舶等农林牧渔业生产资料制造,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是直接使用农林牧渔业产品的经济活动,比如粮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棉麻、木竹、天然橡胶等非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

三是依托农林牧渔业资源所衍生出来的经济活动,比如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品批发零售和仓储配送、农林牧渔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金融服务等。

从核算结果看,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是当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05倍,占GDP比重达到16.47%,更加全面反映了农业全产业链价值,更加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的内涵、功能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这次发布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主要数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进展和成效。

比如,我小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猪要干什么?过年要杀猪卖到集贸市场,链条非常短,生产之后的集贸市场销售,仅此而已。

现在再到乡村去看,都是企业在养猪。企业的屠宰、冷藏、加工、品牌、融资等是个大问题,不能说养了几千头、几万头猪还到集贸市场去销售,所以产业链和以往天差地别。

“十四五”时期,为促进农业新业态发展,更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跳出传统思维,对农业新业态从更宽广的业态内涵、更多元的经营主体、更开阔的区域眼光等方面思考和入手。

一是要跳出对农业内涵的传统理解来把握农业新业态。农业新业态无疑“涉农”,但关键是如何理解“农”。关于农业新业态,目前的理解主要是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这些当然属于农业新业态。

但是,对农业新业态内涵的理解还应更宽一些。必须认识到,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农业新业态不仅跟农业相关,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和拓展,还应延伸和拓展到农业和乡村多功能性领域。

因此,应包括乡村景观、自然资源、乡村文化、营养健康等主题。基于此,农业新业态还应包括围绕乡村景观设计、自然资源管理、乡村文化挖掘、乡村康养服务等内容形成的新业态。唯有如此,农业和乡村的潜在价值才能被真正地、全面地认识,农业新业态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多元。

二是要跳出对农民特征的传统理解来把握农业新业态。长期以来,“农民”指的是具有农业户籍的人,是一种身份认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认定。尽管有了变化,但一提到“农民”,很多人大抵还是会把这一群体跟文化素质不高、世代居住在农村等一些特征相联系。

从职业角度来说,从事农业新业态的人当然也是“农民”,但是,在拓宽对农业新业态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对这一群体特征的理解也需要更新。农业新业态的从事者,不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还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宽的眼界视野。

从事农业新业态的人,既可能是乡村传统的农业从业人员,也可能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还可能是有志于这一行业的城镇人员。只有跳出对农民特征的传统理解,农业新业态就业创业培训和支持等方面的*策思考和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

三是要跳出对农村区域的传统理解来把握农业新业态。跳出了对农业内涵和农民身份的传统理解,就意味着跳出了对农村区域的传统理解来把握农业新业态。农业新业态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中来考量。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农业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和乡村产业布局的合理调配,农业新业态的产业链不一定也不宜都建在乡村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城乡两个区域各自的产业优势,实现城乡产业融合联动。

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只有这样,乡村才可能成为产业兴旺之地、城乡居民宜居之地、消费之地。

只有跳出对农村区域的传统理解来把握农业新业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设计和布局农业新业态,农业新业态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4

乡村不等于农村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从居住来说,乡村地区并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是城乡居民。

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讲,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有两个概念需要厘清:

农业不等于农业生产,乡村也不等于农村。乡村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乡村,农村仅仅是农民的农村。

传统意义上讲,农业生产的地方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居住的地方,我们叫做农村,由此类比,城镇是二三产业的集聚地以及从事二三产业的人群的聚集地。

这是一个城乡分割的观念,所以我们总认为,一个地方住的是农民,搞的就是农业;一个地方住的是城镇居民,这个地方搞的就是二三产业。没有人规定,农村地区只能搞农业,农村只能住农民,为什么把它分割开来考虑?

从现实上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来所谓的农村地区,除了农业也可以有别的产业,农村地区的人除了是搞农业的人,也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这就是乡村,不叫农村了。

乡村更多讲的是自然风光,农村更多的是群体和职业的划分。只有在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思考乡村振兴的问题,乡村振兴才有可能真正做活。

这就是我们讲的城乡融合。从产业,从消费,从不同的生产和消费的业态都不是那么的泾渭分明的。

乡村的产业在其产业链延伸拉长以后,它的产业和城镇的产业之间原来泾渭分明的界限就没有了,所以在产业规划的时候就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农村规划农村,城镇规划城镇。

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中国共产*的初心使命,是为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谋幸福,是为民族谋复兴。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核心指标,是要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振兴乡村,就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的本质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仅仅考虑乡村振兴可以带来什么好处。要从更核心的价值观目标去看待乡村振兴,理解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浙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到年底,浙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72.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5:1左右,控制在2:1以内,全国是2.56:1,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1
查看完整版本: 搞活乡村振兴,一定要跳出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