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生活账本“记”出的CPI温度 “吃饭财*”越来越重
最近,市民感叹最多的莫过于物价上涨,而其中的“吃”又是最让他们敏感的。家住市区世纪花园的徐女士家中的生活账本就记录了这一点。
花在吃上的钱越来越多
“一个苹果便宜的都要卖2块多!”昨天,在菜场水果摊前转了一圈后,市区的徐女士发现不少水果都涨价了,苹果贵得有点离谱,比前几个月涨了一倍多。最终,她只买了两个苹果。
回到世纪花园小区的家中,徐女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情况日记账》,将当天买菜、买水果的开支一笔笔记下来。
作为市统计局抽选的居民家庭生活“常规调查”户之一,徐女士每月要向统计部门提交这本日常收支账。从记账本上,可以看出徐女士家的生活支出常态。
随意翻开账本,上个月28日,徐女士家当天的开支是,买猪骨、茭白、香葱等,总共花了20多元。
“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开支20多元。”徐女士家庭支出比较固定,每月大致要花八九百元,食品支出占了大头。
翻看徐女士家近半年来的账本,可以看到,今年4月,她家里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是803.2元,占家庭总支出61.2%。而到了上个月,食品支出是970.9元,占家庭总支出的68.4%。
食品支出让徐女士明显感到,“花在吃上面的钱越来越多了。”
样样食品都在涨
徐女士从报上看过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一组数据,“上个月,菜价比去年同期涨了三成多。”徐女士的感受颇深,“这菜篮子越拎越重了。”
“菜场里芹菜卖到了4元一斤,前段时间是3元。”超市的东西也在涨价,“超市鸡蛋现在一斤卖4.28元,三个月前,账本上记是3.9元。”
大米、食用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了,“超市里,最普通的大米卖到了2元一斤,上半年一斤要便宜两三角。”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什么都涨,就是收入没见涨。”涨价声中,徐女士觉得钱越来越不经用。现53岁的徐女士退休在家,丈夫在一家企业上班,两人的工资都不高。
眼下,徐女士开始削减一些“不必要”的生活开支,“东西贵就少吃点,菜少称一点,水果原先一次买三五斤,现在就买一两斤。”
压缩生活开支,让徐女士感到餐桌上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她已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相对而言,收入不高、生活成本占比大的家庭,压力最大。”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这样表示。(方利军 通讯员陈素军)
:梅玲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