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一批名家手迹发表在新出版的收获杂志
TUhjnbcbe - 2020/8/5 10:5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一批名家手迹发表在新出版的《收获》杂志


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叶圣陶……一批未曾露过面的名家手迹,发表在《收获》2007年第4期上。 创办于1957年的《收获》是新中国诞生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在迎来50年大庆的时刻,《收获》“悄无声息”:没登一条广告,没开一次会议,没发一份礼品,没写一篇文章。 将珍藏多年的名家手迹选出一部分与读者共享,是《收获》特有的庆祝方式。主编李小林说:“《收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多出人才,多出作品,使《收获》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文学之园。这么多年来,《收获》也是靠读者养活的。目前,《收获》每期发行12万多册。因此,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回报读者,感谢读者的支持。这批名家手迹没有公开发表过。站在它们的面前,作为后辈、《收获》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感受到一种光荣、一种自豪。向前辈作家致敬,向他们留给我们的一种精神致敬。” 《收获》曾于1959年第3期发表郭沫若著名历史剧《蔡文姬》。这次刊登的是郭沫若修改于《蔡文姬》校样稿上的手迹,弥足珍贵。1996年第1期的《收获》,发表了茅盾的长篇遗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茅盾的手稿极为整洁,漂亮的毛笔字,让人赏心悦目。巴金的手迹是为《收获》创刊30年而写的文章,修改之处很多,看得出作者字酌句斟,非常用心。老舍的经典名作《茶馆》,刊于1957年《收获》创刊号上。这次刊登的老舍《茶馆》手稿,使人再一次领略作者的才华。叶圣陶先生的《内蒙日记》刊于《收获》1981年第6期。这次刊登的是叶圣陶先生就《内蒙日记》给部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显示老作家对工作的认真精神。《收获》1959年第2期和1979年第3期发表的《高高的白杨树》和《草原小路》,是女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这次刊登的是茹志鹃关于《草原小路》的手迹。周而复的长篇名作《上海的早晨》最早也发表于《收获》上。这次刊登的不仅是他修改于校样上的手迹,还有给作家出版社的信函。信中,作家对这部书的出版,在封面、插图、校对上提出了看法,可见其为人做事的严谨。 1987年,《收获》创刊30年之际,曹禺、冰心等名家,纷纷题词祝贺。曹禺写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沸沸腾腾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怡人的季节,我所如此熟悉和热爱的《收获》,它已是一个美丽、挺拔而且坚强的人了。那么多的读者对它的喜爱,反射出它的光彩。”冰心先生在贺词中写道:“我是《收获》最忠诚的读者。《收获》来了,我一定从头细看,而且常常堆在案头,到了一年终了,才捆起放在壁橱里。”徐迟先生的晚年力作《江南小镇》,发表于《收获》1989年第6期上。他的贺词是:“在我的心目中,《收获》仍是我国文学界的一个崇高的刊物。祝《收获》到五十周年时、一百周年时取得更大收获。”阅读名家的这些手迹,可以感受《收获》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更可以体会《收获》为中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不凡贡献。50年来,《收获》始终是中国作家心中的一面旗帜。 刊于本期《收获》目录上的巴金手迹是:“《收获》是向青年作家开放的,已经发表过一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还要发表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这是巴金1979年出访法国时,答提问时写下的。这段文字第一次在国内发表。而这期《收获》发表的中长篇小说,几乎都是青年作家的作品。这里有何世华的《陈大毛偷了一枝笔》、于晓威的《沥青》、于伯刚的《马小康》等等。本期《收获》前面是前辈大家的手迹,紧接其后的是青年作家的作品,这样的对应,足见《收获》部的用心。据悉,将于9月出版的《收获》第5期,将刊登王安忆、冯骥才、贾平凹、苏童、余华、叶兆言、迟子健、舒婷等当红作家的祝词及作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批名家手迹发表在新出版的收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