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431.html目前,我国动物防疫水平较低,基层动物防疫机制不够健全,防疫设备落后,不能很好的开展必要的、科学的预防诊断和检测工作。特别是当下,小型养殖场、散养户,甚至个别中型养殖场对免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动物免疫后的副反应了解不够,存在部分养殖者对国家强制免疫*策有抵触情绪。但疫情一旦爆发,就会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我国养殖规模的逐步增大,散养户的快速淘汰、小型养殖企业的减少,畜禽养殖从过去的“发病再治”到现在的“预防为主”,使生物疫苗的需求近几年大幅提升。从全球视野来看,受动物饲养方式的转变、疫病灾情及产品的推陈出新等一系列因素带动,近年来国际兽用疫苗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0%左右,需求种类及数量双双增加。另外,由于生物制剂的特殊性,对从业者专业背景要求较高;对相关企业技术及资金的对入较大;我国兽医行*主管单位对生产许可的审批及发放极为严格,因此进行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那么,面对国内日渐增大的动物防疫市场,我国兽用疫苗生产研发该何去何从呢?
1.全球疫苗的现状
与我国以禽苗、猪苗为主不同,世界范围内牛用疫苗约占全球兽用疫苗市场的1/3;宠物疫苗(犬、猫及马用疫苗)的比重也达到了近1/3。近年来,随着宠物(如犬、猫及马等)疫苗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在兽用疫苗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某些经济发达国家,宠物疫苗的市场份额已占全部兽用疫苗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综合而言,目前全球兽用疫苗市场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常规活*及灭活疫苗市场仍占主要的市场份额;(2)基因缺失、亚单位和活*载体疫苗逐渐实现商品化,成为近年来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全球及地区性疫苗厂家众多,但主要的市场份额集中于少数有重要影响的跨国企业;(4)大型制药企业动保部门或子公司高度重视动物疫苗全面研发,并且其技术与产品各有特点。另外,全球动物疫苗市场呈增长趋势,表现出投资增加、创新产品持续上市,竞争加剧,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增加。其中牛羊苗占主导;其次是猪禽苗;然后是水产养殖和宠物疫苗。
2.国内兽用疫苗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已由过去的28家省部属兽用生物制品厂发展到目前已通过兽药GMP验收的99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至今兽用生物制品达到余种,估计全国兽用生物制品年产量超过亿头份,有些研究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所有企业能够按照兽药GMP要求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活动,产品内在质量显著提高,近10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平均在99.0%以上。农业部年统计数据显示,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生产厂家77家,年产值.37亿元,销售额.78亿元,毛利60.1亿元,平均毛利率57.91%,从业人员2.01万人,年销量.64亿头份(亿羽份)/亿毫升。其中:猪用生物制品80种,销售额48.76亿元,占销售额46.99%;禽用生物制品种,销售额36.69亿元,占销售额35.35%;牛、羊用生物制品36种,销量28.67亿头份/亿毫升,销售额15.14亿元。猪用强制免疫疫苗销售额34.89亿元,占猪用疫苗71.55%;禽用强制免疫疫苗销售额8.93亿元,占禽用疫苗24.34%。国内畜禽用生物制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97.0%,伴侣动物仅占3.0%。按照工信部企业规模分类标准,大部分(63.6%)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属于中型企业,只有22.1%属于大型企业。年,大型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销售额占全行业的71.0%,大型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资产报酬率)为38.2%,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产品上偏重于猪、禽用疫苗,牛羊、宠物和水产疫苗不足。产品类型上传统疫苗为多,新型疫苗较少。-年,企业研发投入平均每年增长14%,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7.4%,灭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普遍高于活疫苗,基因工程苗的产能利用率超过80%。
3.国内疫苗的需求和*策支持
畜牧业的规模养殖是工厂化生产方式,存栏密度高,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传播和变异,像危害较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病均出自畜牧业的工厂养殖体系。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疫苗生产企业主要以猪、禽苗产品为主,集中度最高的为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产品。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地、蛋鸡和肉鸡的养殖量也非常庞大。因此,中国的动物保健市场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动物保健的市场规模约在22亿美元,其中猪产生的份额占到了这一总份额的39%,其他三个较大占比的品种分别是:牛、家禽、宠物,分别占约20%左右。
动物疫苗行业将迎*策变化,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近期,农业部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策方案,拟于年实施。新*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根据当前动物疫病防控需要,调整国家强制免疫和扑杀病种,建立强制免疫和扑杀病种进入退出机制。二是调整强制免疫补助*策。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自主采购、财*直补。笔者认为,新*将会打开动物疫苗行业的市场空间,主要基于:(1)财*直补后,养殖场的疫苗采购行为将更加市场化,招采苗用量将减少,转向采购免疫效果佳的市场苗;(2)市场苗因免疫效果好价格普遍高于招采苗,市场苗替代招采苗将扩大疫苗行业销售额。
4.未来国内兽用疫苗的研发风险
(1)从研发技术来看,动物疫苗的研发是一项整合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动物临床医学、制药工程学等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病原分离或*株构建(包括基因片段的缺失、嵌入、置换等)、鉴定、筛选、驯化、培育、免疫效力及安全性验证、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建立等诸多环节,任一研究环节的受阻均会延缓研发进程,甚至导致研发失败。
(2)从研发周期来看,动物疫苗的研发一般包括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审批、临床试验、新兽药注册等五个阶段,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还需要开展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研究。因此,整个研发周期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若动物疫情发生变化,新开发的产品将面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风险。
5.未来国内兽用疫苗的研发重点
研发疫苗重点必须考虑四个要素:安全性、免疫效力、价格可接受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向来着重阐述国内兽用疫苗的研发重点。
(1)常规疫苗的研发方向
对于常规疫苗可以考虑以下方向,①用常规方法继续不断筛选或培育安全性和/或免疫效力比现有疫苗好的活疫苗株,如鸡法氏囊病中等*力活疫苗NF8株就是这样研制成功的。②研发多联或多价活苗、灭活苗。目前,国内畜禽疾病种类增多,一些疾病的血清亚型或*力型也在不断增多,但多联或多价苗偏少,这极大的不利于防疫效果的提升。③研制动物新发传染病的疫苗、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疫苗和多种动物品种的疫苗。一些严重危害养殖业的新发传染病,如:鸡传染性贫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猪圆环病*病的安全、高效疫苗紧缺;耐药性或药物防治效果不佳的细菌病、寄生虫病疫苗缺乏;宠物、经济动物和水生动物疫苗不足等。④研发新型佐剂、免疫增强剂、活疫苗耐热保护剂。优良的免疫佐剂和增强剂是提高常规疫苗免疫效力必不可少的。活苗耐热保护剂可使疫苗在常温下保存更加稳定,便于基层保存、运输和使用。⑤改进生产工艺、强化疫苗原辅材料研发。如研究疫苗佐剂和乳化工艺,增加死苗的稳定性、降低其黏稠性和副反应。我国普遍采用常规静止或转瓶培养抗原,而先进国家采用大批量的悬浮培养工艺,减少培养空间、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因此说常规疫苗是基础,重点在于改进和提高,要考虑新时期的防疫效率和防疫价值。
(2)新型疫苗的研究和创新方向
从使用疫苗的最终目的即控制和净化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常规疫苗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其次,常规疫苗培育安全、高效弱*株的过程是不能控制的,往往是随机的和碰运气的或者是长期的。新型疫苗的最大优势就是容易制造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的标记疫苗,便于疾病的净化,比如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还可以快速、定向地研制出致弱病原体及亚单位疫苗,利于疾病的快速控制。研发新型疫苗的原则是:第一,安全性应高于现有的常规疫苗;第二,免疫效力如不能显著高于常规疫苗,至少应与常规疫苗相当;第三,价格与常规疫苗大致相当;第四,解决一些常规疫苗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应答等。
根据我国畜禽疫病发生和控制的情况,新型疫苗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类疾病:一是国家需要区域性消灭和全国性消灭规划的疾病;二是现有常规疫苗存在较大缺陷,用常规方法改进而短期难以克服的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三是传统上依赖抗生素控制的重要细菌性疾病,这类疫苗的使用可大大减少畜禽抗生素的用量;四是一些目前有较好常规疫苗的重要传染病,研制的新型疫苗应有1~2个重要特性大大优于现有常规疫苗,因此可作为常规疫苗的补充。
因此,疫苗的研究开发一方面是对产品生产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是创新新型疫苗研究:重组抗原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与基因缺失疫苗、表位疫苗、可饲疫苗等。笔者可以大胆推测:今后5~10年内,常规疫苗将在疫病防控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0年以后,新型疫苗将逐步取代传统疫苗发挥主导作用。动物疫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二十一世纪崛起的朝阳产业。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