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一、序言: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年是农业重要的一年。
中国开始向农业强国建设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提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调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加快建设意味着农业强国被摆在优先位置,农业发展进程将提速。同时科技、机制创新成为动力,设施、装备升级成为重点,相关领域将成为项目、资?、政策实施的着力点。
三大领域驱动农业生产变革
我们认为数字技术、自动化、合成生物学三大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将驱动农业生产变革。
数字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农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正在进?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广泛应?将带给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变革。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我们认为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数字技术是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
自动化:应对?龄化的世界
FAO研究显?,农业自动化可以通过增强韧性、提?生产力和资源利?效率,以及提?粮?质量和安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发挥重要作?。
我们认为中国已经步入?龄化社会,面对农业劳动力短缺、?龄化等问题,农业自动化将是减少劳动力需求、提?生产力的关键。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农业有望低成本实现自动化乃至自主化。
合成生物学:未来的生产方式
年,全球人?突破80亿,联合国预计到年全球人?将增??近亿。世界银?认为要在减排温室气体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养活预计到年将达近亿的全球人?,世界粮?系统就必须要大幅提?生产能力。
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逼近农业的生产力上限,同时还面临土壤衰退、水资源枯竭、极端天气等严峻挑战。我们认为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有望助力实现零饥饿、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当前合成生物学在作物育种、微生物固氮、生物制造等方面实现或接近商业化的应用,我们相信合成生物学可能颠覆农业传统生产模式,并对现有的农业产业价值链产生巨大冲击。
全球风险重塑产业新格局
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失败、自然资源危机、地缘经济冲突等是全球短期和?期将?临的风险。
我们认为全球风险升级也在推动塑造农业生产和贸易新格局,这种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供应链冲击上:
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将推动农业生产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型,从工业经济逐渐转向生物经济。
供应链冲击
地缘政治、新冠大流行、极端天气等对供应链产生了极大冲击,各国开始重新评估本地化供应链,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发展目标。?当前全球农业仍然?度依赖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本地化供应链?盾凸显,这推动各国开始寻求生产方式转变。
展望,农食系统变革提速
我们观察到农?系统的要素、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叠加宏观环境影响,已经开始驱动整个农?系统加快变革。以下为我们总结的十个变革趋势:
1.现代种业爆发在即。种?是农业的“芯?”,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种业振兴?动受到?度重视。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名单公布,企业集群初具雏形。在政策?持、市场需求引导与跨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等因素驱动下,中国育种科技“弯道超?”大有可为,种业投资爆发在即。
2.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正当时。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和?质量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信号明显,国四标准实施伊始,农机进入存量升级换代时期,?业整合提速。年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发布,农机装备升级将加快,转型升级正当时。
3.绿?投入品渐?渐近。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不合理的施?是造成农业?源污染的“源头”之一,也是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绿?投入品发展步伐在加快:RNA生物农药商业化提速、微生物肥料产业逐渐形成......替代的转折点越来越近。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前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农业生产规模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公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式”登上舞台,供销合作社担起为农服务的重任,这些经营主体的合作结合将推动农业生产、流通的深远变革。
5.数字农业平台初露峥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益凸显,数字农业平台正在成为农?的“新农具”。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经营规模化加快、市场需求引导、政策?持等因素驱动下,中国数字农业平台将迎来重要发展窗?期。
6.替代蛋?方兴未艾。替代蛋?是?向未来的?品。替代蛋?具备生产集约、绿?低碳等优势,是应对?物短缺、营养不良、气候变化等挑战,实现本地化供应链、满?新消费观念等目标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其具有颠覆现有产业价值链的可能,为?品领域初创公司提供了弯道超?的新机遇。
7.设施农业发展提速。设施农业是多元化?物供给体系重要组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方案。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提质转型加快。
8.?品供应链百花?放。年农业?品供应链多点开花:冷链物流快速增?、预制菜爆发、SaaS乘势?上......基础设施?益完善,多种流通模式?向成熟,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9.社区商业价值凸显。“完整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城市组团-城市”正在重塑城市结构。菜市场、生鲜超市等被归为社区商业中基本保障类业态,这将提?农产品终端渠道连锁化水平和推动城市短?品供应链发展,也加快了农产品流通格局的演变。
10.农业碳中和蓄势待发。“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围绕六大任务实施十大?动,这将影响到中国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也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趋势1:现代种业爆发在即
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种?被称为农业的“芯?”。中国部分产品核?种源仍依赖进?,农业“芯?”也存在“卡脖?”风险。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仗。
年7?,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这是继年《关于加强种?工作的决定》印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种业振兴?动受到?度重视,相关部?围绕着种质资源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扶持等方?构建了全?的配套政策?持体系。
种业政策动向一览:
年3?,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年)》
年4?,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年)》
年7?,中央全?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动方案》
年7?,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
年8?,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年12?,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年1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共和国种?法》的决定
年1?,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
年4?,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年)》
年7?,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
年9?,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
年9?,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
年12?,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
种业阵型企业集群初具雏形
企业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年7?,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
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家优势企业机构,包括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种业阵型企业分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和专业化平台阵型企业,种业阵型企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企业阵型定位:
“破难题”阵型企业要聚焦少数主要依靠进?的种源,加快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补短板”阵型企业要聚焦有差距的种源,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尽快缩?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强优势”阵型企业要聚焦优势种源,加快现代育种新技术应?,巩固强化育种创新优势,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专业化平台阵型企业(机构)要在科技创新、?融?持、?业自律、人才培训等方?发挥优势,持续为育种创新提供?撑服务。
追赶育种4.0,种业爆发在即
从生物育种发展阶段划分来看,国内外学者通常将生物育种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驯化选育1.0阶段、杂交育种2.0阶段、分?育种3.0阶段、智能分?设计育种4.0阶段。当前种业发达国家进入育种4.0阶段,?中国正处于由杂交育种2.0阶段向分?育种3.0阶段过渡时期。
中国种业发展离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仍处于追赶期。但我们认为在强劲的政策?持、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跨学科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等因素驱动下,中国育种科技“弯道超?”大有可为。我们认为中国种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未来3~5年种业投资处于投资爆发期。年国内种业产业资本投资已然爆发,据统计年中国种业发生了20多起投资/并购/IPO事件,涉及资??额超过30亿人?币,较年出现大幅增?。我们认为未来3~5年中国种业投资将持续保持?热,投资方向将围绕智能分?设计育种技术,包括基因编辑工具、生物育种平台、育种软硬件工具等。
未来5~10年种业市场将加速整合。中国种业当前的育种技术路线是统筹兼顾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发挥好常规育种优势,?好生物育种技术。当前常规育种仍占据主导,但随着生物育种领域基础研究不断创新突破和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生物育种将?益成熟,生物育种的种?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
反观常规育种市场,在政策上为?励种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种业监管趋严,同时下游需求市场?益集中,大量中?型种企业将?临危机。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未来5~10年种业将处于?业整合期,企业并购加快,种?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不排除国资背景种企重组为巨头企业的可能。
生物育种带来新的协同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生物育种不仅带来技术的创新,可能会产生新的协同发展模式。原因在于国外种业的研发创新主要由少数大型头部集团垄断,他们资?雄厚,有能力打造育种全流程的闭环,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中国种业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少,育种实力不?,产业分工合作可能性更?。
例如海南正在?间鉴定、制种外包服务、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探索发展CRO(合同研究组织)模式,以育制种技术为例,由育种方提供育种材料,生物技术企业通过核?技术进?育制种,再交由育种方完成种?商品化,实现南繁育种的产业化运营。
三、趋势2: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正当时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中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农村部数据显?,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亿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水稻、??三大主粮的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和?质量发展。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盾凸显。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产业机械化率分别为38.5%、33.5%、41.64%、42.05%,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很大。
对此《“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也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质?效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当时
中国农机市场空间持续增?。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9亿元,同?增?7.81%。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年中国农业机械?业市场规模为亿元,同?增?6.6%。我们认为在农业劳动力短缺、政策补贴扶持、规模化经营等因素驱动下,农机装备?业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到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00亿:
农业劳动力短缺。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龄化态势明显,?壮年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常态,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机械替代人力?例有望进一步提?。
补贴政策持续扶持。中国从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持续?持农业机械化,农业农村部数据显?,截?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亿元,扶持多万农?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多万台(套)。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很大,农业机械化正朝着全程全?和?质量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仍将持续。
?标准农?建设。宜机化是?标准农?建设的建设指标之一。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年底全国累计已完成9亿多亩?标准农?建设任务,还提出探索实践把永久基本农?全部建成?标准农?。目前已经开始在丘陵?区进?区域性地块宜机化改造,推进农?弯变直、坡改梯、?块并大块等,?标准农?的持续建设将促进机械化发展。
规模化经营加速。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在加快。数据显?,年土地经营权流转?积5.57亿亩,全国服务总?积超过18.7亿亩次,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机械化水平提?。
产业重?继续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智能化转型升级时不我待。中国农机大?不强,以中?企业为主,数据显?,截?年,全国农机装备产业企业总数超过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家。
当前农机产品同质化严重,我们认为受到补贴政策调整、存量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农机进入存量竞争,?业整合提速。我们预计在下一个农机购置补贴周期内降低低端农机补贴?例、升??端农机补贴趋势将持续,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当时:
补贴政策调整导向明确。当前阶段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依据是《—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意?》强调在补贴标准方?“有升有降”,对薄弱环节所需机具和智能、复式、?端产品测算?例从30%提?到35%,?对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机具品目的补贴额到年将其补贴额测算?例降?15%及以下,并将部分低价值的机具退出补贴范围,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信号十分明显。
存量升级换代伊始。当前农机行业正处于存量升级换代时期。年12?1?起,农机正式实施国四标准,国四要求除了满?新排放标准,还需要增加后处理装置,如安装颗粒捕捉器,卫星导航精准定位以及数据回传系统等,新一代农机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各地开始限制国三标准农机产品投档,同时相关部?表?“推动将?端先进的农机产品,特别是实现国四排放标准的农机产品与一般、常规产品区别开来”,我们认为在下一个农机购置补贴周期向?端先进农机进一步倾斜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对中国农机装备领域发展有如下看法:
大?智能农机将进入投资爆发期。农机是精准农业生产工具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载体,是提?生产力,应对农业劳动力短缺、?龄化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关键装备。从发展方向来看,农机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人化、电动化方向发展。
年5?,中国发布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路线图立?以?人农机为最终产品形态,到“十四五”末期,中国平原地区主要粮?作物将全?普及以导航技术为主、具备自动??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在集中连?的大型平原地区农场,具备?度自主??能力的智能农机、完全自主??能力的农机将成为作业主力,形成一批商业化的?人农场。此路线图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的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提升速度将大大加快。
当前中国大?农机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差距,需要时间发展、资??持、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我们认为智能农机将进入投资爆发期,这在资本市场已有所体现,例如年,中联农机完成2.66亿元战略融资、中科原动力于年完成了两轮累计超亿元融资,潍柴动力也拟分拆潍柴雷沃?创业板上市......
智能终端设备或现爆发增?。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物联?监控设备等终端设备。我们认为智能终端设备可能成为农机装备中出现爆发增?的类别:
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方?,中国后装农机机载终端设备空间巨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年加装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出现大幅增?,但总量占?仍较?。?其他机载终端设备目前尚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安装。
考虑到农机的使?寿命、投入成本等因素,我们认为当前?对巨大的存量农机市场,后装农机机载终端设备是实现农机智能化改造的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途径。政策上也在逐渐加大对智能终端设备的?持力度,提到将安装定位系统、传感器等物联?智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物联?监控设备包括农业气象站、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等。我们认为物联?监控设备是完善数据采集体系的重要组件。光、温、水、气、土壤等环境数据的持续监测是完善数据采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被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其他大部分农业物联?技术产品尚未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我们认为,设施农业物联?监控设备有望被逐渐纳入农机补贴目录中。设施农业机器人发展机遇来临。农业机器人包括施肥、除草、采摘、挤奶等多种机器人。《“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果蔬剪枝、采摘收获、分选,以及?于畜禽养殖的喂料、巡检、清淤泥、清??附着物、消毒处理等农业机器人作为重点。
我们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经济价值?、场景较为固定的设施农业将率先采?农业机器人,?目前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农业?人机出海步伐加快。农业植保?人机是中国农机装备领域中少有的全球领导者。
ForestSullivan数据显?,年中国农业?人机市场规模为28.63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可达亿元。国内市场天花板显现,当前国内农业?人机市场集中度较?,竞争激烈,企业将加快出海步伐,寻找新的增?点。例如极?数据显?,年1??6?,极?海外业务同?增?%。
四、趋势3:绿色投入品渐行渐近
传统投入品对绿?发展的挑战
农业发展观转变。中国进入农业绿?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观已经发生变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生态优先、绿?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理念。相关部?先后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来部署指导农业绿?发展。
传统投入品对中国绿?可持续农业的挑战。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农药、化肥、农膜、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等。传统投入品不合理的施?是造成农业?源污染的“源头”,对生态环境造成负?影响,对新阶段绿?转型形成挑战:化肥、农药过量施?带来了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下降、盐渍化、微生物菌群缺失等问题;不可降解的农膜也带来农?“??污染”问题;饲料中的氨基酸、蛋?质等营养物质的较低转化率也是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原因之一。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广阔
农业?源污染治理,源头减量任重道远。当前农业?源污染治理的策略是“源头减量-循环利?-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农业投入品正是农业?源污染的“源头”,相关研究表明减少来源是农业?源污染控制的关键和最有效的策略。
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到年化肥减量化?动方案》、《到年化学农药减量化?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实施“源头减量”,但源头防控评估和监测等难度大,目前这些问题还未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率为40.2%、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率为40.6%、废旧农膜回收率为80%。
绿?投入品成为发展方向。绿?投入品包括环保?效肥料、农业药物与生物制剂等,《农业绿?发展技术导则(-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发展规划》等均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绿??效饲料添加剂、可降解地膜等绿?投入品作为研发、推?应?重要方向。
绿?投入品:
肥料:?效液体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肥料增效剂、新型土壤调理剂等;
农药:?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新型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害?理化诱控产品、种?生物制剂处理产品等;
饲料添加剂:微生物、酶制剂、?效植物提取物等;
兽药疫苗:新型中兽药、动物专?药、动物疫病生物防治制剂、诊断制品及工程疫苗等;
地膜:新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制品;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阔。我们认为,基于生物技术的绿?投入品具备环境友好、低碳排放等特点,是传统投入品较为理想的替代方案。从发展方向来看,生物经济被视为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的发展新阶段,《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中提出“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
从企业动向来看,农化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持续布局生物制品,例如年科迪华收购了Stoller、Symborg;A股上市公司远大控股收购陕西?可罗生物等。
我们认为尽管当前传统投入品仍占市场主要份额(生物农药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微生物肥料约占肥料总?量的10%),但随着生物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生物基投入品将对传统投入品的替代步伐将加快,尤其是对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替代:
RNA生物农药商业化提速。资料显?,RNA生物农药是利?RNA?扰(RNAinterference,RNAi)原理,通过抑制生物体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造成有害生物发育停滞或死亡,进?达到病?害防控的目的。
RNA生物农药研发较易,开发费?低,价格低廉,使?上具有精准、?效、绿??污染、防控范围?等特点,政策上中国在《“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将RNA生物农药作为优先发展?业,与之相?,化学农药则?临监管政策趋严、对环境负?影响大、供应链中断风险、碳关税兴起等不利因素,RNA生物农药?疑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有研究指出RNA生物农药商业化瓶颈有二:技术层?(?效RNAi靶标基因的筛选、dsRNA的生产成本、dsRNA的稳定性等)、政策监管层?(环境风险评估等)。
如今技术层?已经逐渐取得突破,欧美发达国家政策监管已经趋于完善,商业化进程提速。年,GreenlightBiosciences针对?铃薯甲?的第一种基于dsRNA的叶?生物杀?剂Calantha?已在美国申请登记,有望商业化发布。其计划到年发布7种产品,到年将发布9种产品。国内植生优?等企业也取得一定进展。
微生物肥料进入??发展期。资料显?,微生物肥料现已成为新型肥料中产量最大(占70%以上)、应??积最?的品种。
近年微生物肥料?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较快,微生物肥料产业进入??发展期,相关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已初具规模,相关数据统计显?,截?年9?,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约有家,年产量超万吨,登记产品有余个、产值超亿。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菌菌种质检中?主任李俊预计未来5-10年微生物肥料产能将达0万吨,占肥料总量25%左右,应??积达6亿亩以上。
五、趋势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前台”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农业生产以分散的?规模经营?为主。大国?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全国?农?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农?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农?经营耕地?积占总耕地?积的7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农?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数据显?,年,全国农业农村部?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4万个,依法登记注册的农?合作社总数.5万家,各类服务组织总数.1万个,年土地经营权流转?积5.57亿亩,服务?积18.7亿亩次,服务?农?多万?。
以农?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形成。
转变带来的深远变革
我们认为生产经营从?农?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将为中国农业产业链带来深远变革。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农业生产规模化进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分别以土地流转和服务带动的方式实现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这两种规模化方式互相补充加快了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进程。?规模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各种研究表明,规模化有利于提?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数字化、绿?化等发展水平。
上下游流通层级缩短。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农产品流通均显?出多层级、?链条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交易成本”: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零碎化的特征,为衔接零散的?农?形成多层级、?链条的流通体系?疑是当前条件下效率最?的。
以?农?生产经营为主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交易主体的转变,将显著缩减上下游的流通渠道层级,这将对上下游现有流通模式产生显著的影响,也加快上下游企业的整合。
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公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式”登上舞台。供销合作社担起为农服务的重任,我们认为这些经营主体的合作结合将推动农业生产、流通的变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式”登场。一直以来,在法律层?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明确界定。年12?27?,《中华人?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首次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
我们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具了农村集体激活资源要素、组织协调、?政动员力等方?优势以及经济组织经营方?的能力,这将加快生产经营规模化进程,结合供销社在社会化服务、产销对接等方?的能力,有望加速建设畅通?效、贯通城乡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供销社为农服务力量凸显。供销社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等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数据显?,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销售总额达5.3万亿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1亿元、农产品类销售额.3亿元;全系统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为.7亿元;全系统土地全托管?积.3万亩,土地流转?积.2万亩,配方施肥服务.4万亩次,统防统治服务.9万亩次,农机作业服务.3万亩次。
我们认为供销社将在农业生产端、流通端起到重大作?:在生产端主要体现在农资供应和社会化服务(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在流通端,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冷链仓储、批发交易、产销对接等方?。
六、趋势5:数字农业平台初露峥嵘
全球数字农业平台兴起
企业争相布局数字农业。种植者可以通过数字农业平台整合农场各个运营层?的数据(包括组织管理、财务、?间记录、土壤、天气、作物生?模式等数据)以了解农场的整体运营、财务、?间活动和作物表现,助其做出更明智的生产和运营决策,提?效率和盈利能力。
同时种植者可以通过数字农业平台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及利益相关方(包括农艺师、零售商、银?、消费者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从国际数字农业平台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三类玩家在争相布局数字农业,他们均拥有自?的数字农业平台,且已均覆盖服务相当的?积:
农化投入品企业。主要包括化肥、种?和农药等投入品企业,典型代表有农化巨头企业Syngenta(Cropwise)、Bayer(ClimateFieldview)、BASF(xarvio)、Corteva(Granular);化肥巨头企业Yara(AtFarm)、Nutrien(Echelon)、ICL(Agmatix)等。
IT和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典型代表有IBM、Microsoft、Google等企业。例如Microsoft在年启动FarmBeats项目,年发布AzureFarmBeats预览版,允许跨提供商聚合农业数据集。借助AzureFarmBeats可以基于融合的数据集构建人工智能(AI)或机器学习(ML)模型。
年10?,Microsoft宣布开源其AI模型FarmVibes.AI,通过FarmVibes.AI,人们可以构建模型,融合来自?间的多个地理空间和时空数据,获得关于碳?迹、土壤和水等相关?解。
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商、卫星遥感图像服务商等,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精准农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它们通常侧重于满?某种作物、牲畜等的具体工作场景需要,或开发专??于农业的软件系统。如农机变量施肥、?人机?防、灌溉系统、农场管理等。典型代表有农机巨头JohnDeere(OperationsCenter)、AGCO(Fuse)、CNHIndustrial(AGXTEND);软件服务商Intelinair(AgMRI)、FarmersEdge(FarmCommand)等。
商业模式多元。数字农业平台商业模式多元,通常有SaaS订阅、投入品电商平台、?融贷款、农业保险、碳市场、市场营销、经营分成等盈利模式。例如Bayer的数字农业平台ClimateFieldView?集成农场设备、卫星、?间传感器、灌溉系统、?人机等数据并通过数据科学和预测分析使农?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并为农?提供?融保险、销售等多种服务,平台上有70多个合作伙伴。
ClimateFieldView?目前采取的免费增值的SaaS商业模式:提供包括免费的基础版FieldView?Prime以及收费的升级版FieldView?Plus,后者对拜?PlusRewards??免费,??也可以免费注册获得FieldView?Plus一年使?时间。Bayer希望基于ClimateFieldView的推?,销售拜?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客?价值,其已推出多个试点,例如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型试点(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