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麻辣财经敢突破食品安全底线罚到倾家荡产 [复制链接]

1#

“对那些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后果的企业责任人,要从重处罚,罚到他们倾家荡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的话,老百姓听了真是解气!

3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草案细化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职责和问责措施,依法按程序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等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并完善了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等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民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相差较远。接下来,就是要把条例真正落到实处,让处罚真正发挥震慑作用,让恶意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如何?哪些食品合格率较高,哪些产品危害最大?麻辣财经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赶紧一起来看看。

肉蛋奶、米面油抽检合格率较高,“三无”产品危害最大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全年完成24.9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检任务,较年增加了6.9%,覆盖全部33大类食品。检出不合格样品批次,样品平均不合格率为2.4%,与年持平。

从抽检结果看,肉蛋奶、米面油等日常消费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较高,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也较高。

“这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整体上安全可控、稳中向好。”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说,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因为有成果就隐瞒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食品质量真的有问题,比如抽验当中提到的农兽药残留、微生物超标,还有食品添加剂的非法使用、超限量使用等。另一方面,是通过谣言等手段人为制造恐慌,也对食品消费造成了影响。比如,前两年流传的“毒草莓”“僵尸肉”“塑料紫菜”等,是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创造的概念,但却快速传播让大家信以为真,引起消费者恐慌,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出了问题。

最危险的食品,是不法商家生产的“三无”产品。“那些地下黑工厂、黑窝点生产的廉价食品,没有卫生保障,并且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甚至会造成健康毒害。”刘学聪说。

前一段时间曝光的“黑作坊”辣条,就是生产环境脏乱差,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执行卫生指标要求,随意捡起掉到地上的辣条,直接放入操作台继续加工。试想,这样的产品卫生怎么可能合格?这些企业的食品生产过程,不符合GMP或者HCCP等相关管理操作规范,更要严查重罚。

要清理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三无”食品,首先要强监管,在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关。用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当事人或者生产主体,让造假者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不法商家、企业知法犯法,唯利是图,因为利益的驱使,甚至会突破道德底线、伦理底线。“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违法生产企业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对没有底线的企业和负责人,必须罚得他们倾家荡产,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不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刘学聪说。

食品添加剂问题不少,超标滥用必须要管住

消费者在购买加工食品时,普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