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住牡丹园的张桂来说,每一天的生活是从农贸市场开始的。早上7点,张桂拿上购物袋从家出发,一两个小时后,就买回一家人爱吃的蔬菜、肉、蛋等食材。
张桂喜欢逛菜市场,她去过城区不少农贸市场,最大的感受是,菜场环境越来越舒适,菜品越来越安全,买菜过程越来越享受。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五年来,马鞍山市把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划拨财政资金,制定改造计划,监督改造进程,提升农贸市场“颜值”,擦亮城市文明窗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买菜像逛超市,市场环境更舒适
一排排摊位整齐划一,蔬菜区、水产区、肉类区划分明晰,新鲜的蔬菜、水果,各种各样的南北干货一应俱全……上午9点,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新岗农贸市场,装修一新的市场内宽敞明亮,各类区域布局合理,为周边居民带来了舒适的购菜体验。
新岗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市中心建设最早的市场之一。但因建设年代较早,改造前市场基础设施陈旧、下水排水不畅、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脏、乱、差”和拥堵情况比较严重。
年,新岗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被列为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提质改造后,重新设置了排污、排水、水电、通风、采光设施,增设了专门的家禽存栏、宰杀、售卖“三隔离”区域和消防喷淋设施等。
市场还向江浙地区看齐,按照“一户一屏”的标准配备了近个电子显示屏。屏上显示经营者营业执照、个人信息、个人照片和付款
“以前不喜欢去菜市场,又脏又乱。现在逛菜场成了享受,到处干干净净的,看着都舒服。”正在湖北路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吴英笑着说。
从“去菜场”到“逛菜场”,一字之差,却道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年起,马鞍山市把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纳入民生工程项目,制定了《市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分步有序实施。年,又将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名录,切切实实将好事办实。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8家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占比85.7%。
菜品每天抽样检测,菜篮子拎着更放心
一扎油麦菜,一把鸡毛菜,一块猪肉,在金福花园农贸市场,市民李红桃买完菜,提着袋子正准备回家。想想又不放心,她径直走到金福农贸市场的食品快速检测室。“姑娘,能不能帮我检测一下今天买的这几个菜合不合格?”“好嘞,大妈,等会检测结束我就打电话告诉你结果。”一个小时后,李红桃接到电话,送检的几种蔬菜农残没有超标,猪肉不含瘦肉精。
“每天至少要完成15个品种的检测,主要是市民需求量较大的蔬菜、肉制品和水产品。”金福花园农贸市场快检员宛桂平说,食品快检室以检测农药残留为主,同时检测兽药残留以及非法添加物,检测结果上传到“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也把检测结果打在市场门口的显示屏上。
“一年天,天天都能看到检测结果,我们买菜就更放心了。”每天买菜前,都要在农贸市场门口显示屏前停留一会儿的方红英发现,市场每天检测的菜品并不一样,“时令蔬菜上市时会集中检测时令蔬菜,有他们帮我们把关,我们吃起来更安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市,像金福花园农贸市场这样的食品快检室还有很多。年,全市把食品安全纳入民生工程,分三年时间在全市所有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和有条件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建立食品快速检测室,把好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关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食品快速检测室个,织成了一张食品安全初级“过滤网”。
云计算、大数据加持,市场服务更智能
“在农贸市场不仅能买菜,还能理发、吃饭、配钥匙,真是太方便了。”9月8日早上,在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市民陈琴拎着一袋子菜从二楼下来,准备去一楼的面馆吃个早饭。
对于这家开业仅3个多月的新农贸市场,陈琴打心眼里觉得满意。在这里,她不仅能体验到便民饮水、垃圾智能分类等新的便民服务,还能根据市场智慧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的实时信息掌握菜品检测合格率、货物来源等情况。并且,市场内每个经营摊点都设置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商品名称、价格和商户姓名、证照、信用评价结果等信息,买菜时所有信息一清二楚。
“我们打造的是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一体的市场服务体系和示范性综合菜市场。”马鞍山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有关负责人马培义介绍,智慧化是安民生活中心的一大特色,菜场门口的摄像头不仅可以判断顾客是否是熟客,还可以自动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可立即警示;门口的信息屏能查询菜品、产地、经营户、投诉电话等信息;中心有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方便顾客了解菜价、交易行情等。
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的投入使用,加快了我市农贸市场便捷化、智慧化发展进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在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中,积极引入“智慧”元素,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活服务。 (王永霞王徽)